高铁站、机场等候区域的自助按摩椅,有人扫码体验;商场内的抓娃娃机器、盲盒,经常有年轻人参与……商家投资的这些商业项目,利用了消费者的碎片化短时间,挖掘出了消费潜力,也探索出商业变现模式。碎片市场吸引资本进入,但专家分析,获客容易留客难,较低门槛或引发优胜劣汰和新一轮洗牌。
坐地铁坐公交外出,当距离目的地还远的时候,你拿起手机聊天、看或者追剧;约好的朋友还有十分钟才来,这时候你可以先玩一局手游;餐厅吃饭需要排队时,也趁机拿起手机看个视频……类似的碎片时间吸引了手游、社交、移动购物平台等新兴工具占领这一全新市场。记者近日走访发现,碎片化的短时间看似没用,商家却已借机投资商业项目,挖掘消费潜力,探索商业变现。
华商报记者近日看到,在西安市东二环附近一家电影院大厅内,角落里摆放着一些自助,有两位年轻女士取票以后,一边玩一边等待电影开场。在李家村附近一家商场内,自助购物、自助拍照设备吸引了几位年轻人女士参与。在省内一处车站候车大厅内,不少人坐在按摩椅上歇脚,有两位中年男士看到操作以后,拿出手机扫码支付了3.8元,享受了按摩椅的服务。
这类小消费变得“随时随地”,碎片消费项目可以有效填补等待时间,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消费新选择。在西安南郊做家电生意的陈先生,最近就在寻找地方,打算开设自助按摩椅或孩子玩的摇摇车。
“等待经济”的“钱景”吸引了一些商家捞金。西安某品牌按摩椅运营人员任先生介绍,这类项目一般总投资数百万元,可以称为共享按摩椅。早期主要在机场、车站布局,如今很多商场也有。经过近年的竞争和洗牌,优势地段的资源已经有人布局。如今,在一些新的机场、高铁站等交通枢纽可能还有机会。不过,业主对共享按摩椅的数量、和投放比例都有不同。
以按摩椅为例,近日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中国按摩椅产业及共享按摩椅市场分析报告》显示,越来越多人追求健康养生,按摩椅的需求逐渐扩大,吸引了资本加入。2018年全国按摩椅相关企业获投资金额2.6亿元,比2017增加0.2亿元。按摩椅行业为重资产模式,虽然投资数量较少,但单笔投资金额较高。
在商业领域,碎片化消费也被称为“小消费”,即随手可以买到的快乐,如常见的抓娃娃机、共享按摩椅、VR体验馆等。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碎片化时间,很多时候,玩手机、发呆、闲逛成了大部分人的解决方式,对嗅觉敏锐的商家来说却是巨大的商机。在技术的和模式的创新下,这类短暂时光的项目焕发新生,也带动了移动社交电商规模不断扩大。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市场供需预测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预计,2019年中国移动购物规模将达到7.6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超30万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投资顾问孙佳欣分析,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养生、娱乐需求增加,给“小消费”时代带来了需求。消费转型升级态势明显,消费品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兴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特别是90后、95后物质条件较为丰富,碎片化、圈层化消费阶段。碎片化消费模式的本质是对碎片时间的有效利用和为消费。“等待经济”代表了在消费升级趋势下,商业营销和消费者需求的一种精准对接,更加精准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多元、高体验度的消费需求。
经济学家李大霄对华商报记者分析,观察一些商场、超市等场所,类似的碎片化消费项目确实很多,部分项目抓住了商机已经取得一定成绩,比如电梯广告、手机游戏等。碎片化消费可以说是消费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创造了梦见参加结婚喜宴全新的消费场景。在这个信息、时间、消费模式都呈现碎片化的时代,谁能率先抢占消费者的注意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商战中获利。
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分析,这类创新项目的特点是以个体为主,市场分散而又品牌众多。经过技术和创新模式开发后,规模化、场景化的经营,正成为这一行业新的发展方向。具体来说,诸如娃娃机这类存在于“碎片化”场景下的“小消费”,需要在高效运维平台和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做到垂直场景的连锁、一体化经营;实现精细化运营,从而快速增长。碎片化消费的背后,是高性价比的消费心理和更加便捷的消费体验,商家依靠积少成多获利。
不过,近年来不少“网红”娱乐设备面临无人问津的命运。专家认为,这类小型创业项目符合居民追求消费升级和休闲娱乐的趋势,但也面临同质化、门槛低、消费频次有限等问题,获客容易留客难,较低门槛会引发优胜劣汰和新一轮洗牌。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对华商报记者分析,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正在逐步部分传统产业,带来一些新消费和新机会,带来便利和全新生活方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浪费时间、影响视力等,不过还会继续完善。
屈放分析,这类新兴项目扩大效益的关键是用户体验、吸引更多高频次消费。具体来说,非常终端设备的智能程度,运营团队的日常水平和供应链能否支撑,以及能否充分利用线量、调整使用体验等。
西安财经评论人士王建红分析,其实微信、直播、社交都在掘金碎片市场。对商家来说“等待经济”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看似小而美,实则存在竞争力不足、壁垒较低等困境。相关设备可能有一定创新,但技术含量并不高。看似风口,但容易出现竞争力不足,参与、复制、推广、退出等都很容易,很多商家忽视提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消费体验。在短期的碎片化时间内赢得消费者关注很容易,但大多数项目属于非刚需产品,“一次性消费”、随机冲动消费居多,因此很容易被替代,难以形成长期黏性和客群。
王建红认为,时间是最好的检验者,这种新兴的商业模式是否有前景,不是看现在多受欢迎、能赚多钱,而是能否持续创新,打造较高的壁垒,更加深耕细分市场。比如,通过碎片化消费快速获客,逐步引导客群导流,构筑行业竞争力,通过差异化运营产生更高频次消费。 华商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