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频道更新国内国际热点,并提供热点、时政模拟题、大事记及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文艺工作要“以人民为中心”。
在今年全国联组会上,习总对文艺界、社科界政协委员提出了“四个”的要求,明确了“培根铸魂”的根本遵循。最近出版的《求是》,刊发了这篇重要讲话。
湖南是文化社科大省,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如何更好为“培根铸魂”尽心尽智尽力?《湖南日报》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今年全国期间,习总在看望政协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为谁创作、为谁立言”是一个根本问题,强调文化文艺工作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更美好的文化产品,就应当“尊重人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马克思说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总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
破解当前文化建设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就要充分发挥人民的文化创造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剧作者”。这不仅在于人民的生产生活蕴藏了文化生产的全部内容,更在于人民用其朴素的情感、纯真的语言创造了许多文化产品,如民谣、诗歌、绘画、舞蹈、戏曲等,这些作品更接地气,也更受人民群众喜欢。延安时期,人民群众创作了秧歌剧《兄妹开荒》、秦腔剧《仇》等形态各异的作品,掀起了群众性文化,陕甘宁边区成了诗的海洋、歌的天堂。当今已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空前活跃,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新文艺个体工作者等层出不穷,各类新的文化样式、文艺产品如雨后春笋,极大丰富了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形式。
基于此,我们应更有效地发挥和利用民的文化生产力。一方面,要深入推进艺术家下基层、到民间采风等活动,广泛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乡土文化艺术、民间文化创作资源,收集加工那些散落于人民群众当中的文化珍珠;另一方面,各类、、电视、网站等应开辟专栏,用以展示人民群众创造的文化产品。人民的文化生产力、文化创造力被激发后,将会强力推动文化充分、均衡发展,使文化建设更具公平性和普惠性。
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的文化,评判的自然掌握在人民手中。习总指出,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金木水火土查询表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那些能够“真正深入人民世界的”“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产品才是人民、高兴、答应、满意的产品。
因此,要把文化产品的评价和鉴赏彻底交给人民,“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在评价文化产品时,不仅要听取专业人员的意见,更要通过座谈会、对话会、影评沙龙、优秀剧目大众评选等形式听取各行各业普通群众的和意见。群众的意见往往不为利益、人情所囿,对文化产品的改进和提高更有裨益。
其次,要人民满意的评价标准,杜绝单纯以点击率、票房收入、发行量、收视率等为评价标准。票房收入、收视率等固然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作品的被接受程度,但能否让人民交口称赞应成为最终评价标准。近年来,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社会主义有点潮》、电影《红海行动》等不仅有高收视率,还在人民群众当中持久传颂,就在于它们赢得了人民的心,拨动了“脑纤维的琴弦和灵魂的音板”。
第三,要为人民创作的。文化工作者应对人民“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深入人民群活,去体会他们的衣食住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寻找什么是受人民欢迎的故事,去探讨人民的审美情趣有什么新变化……从而为人民创作出有“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的好作品。
“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受到优质文化资源,不断提高文化素养,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如何让最广大的人民享受到好的文化产品?加强文化必不可少。事实上,人民对于好的文化产品往往自觉承担了中介功能,通过口口相传、表演、互联网等手段互相传递,一传十、十传百,直到“百花满园”。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效果则更为显著。
为适应人民群众文化的需要,应加强文化载体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加大群众文化馆、文化公园、文化驿站等建设,发展地方剧团、文化等,组织各类艺术节、艺术展演等活动,让人民群众从被动接受文化转变为主动参与、融入到文化建设之中。
比如“长乐故事会”原本只是在汨罗民间流传,因深受群众喜爱,影响越来越广,以致宜章、涟源、桃江、永州等地爱好者自发聚集到长乐镇,成立了湖南抬阁故事联盟,每年一次的联合展演吸引了20多万观众,成为一大文化盛事。我省在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中,应打造更多类似文化活动,做大做强如长沙千团汇演、株洲合唱节、湘潭莲城百姓大舞台、常德诗人节、张家界乡村音乐节等品牌活动,让人民群众自创自演,展现日益繁荣的民间文化;要充分发挥好现有2430个乡镇文化站、23682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功能,为人民群众创作、更多有“湘味”的文化产品提供便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