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万亿元,这是江西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它与经济总量过万亿元相比,意义更加重大而深远。深入分析跨过万亿大关的特点和轨迹,解读背后的重大战略意义,可以从中得到诸多深刻,也有利于我们巩固和发展当前来之不易的好局面,正确把握江西未来发展大势和。
去年,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过万亿元的省份有16个,其中,中部地区有5个。最早是山东、江苏于2006年过万亿,紧随其后的是广东、河南、辽宁于2008年过万亿,、四川、浙江于2009年过万亿,安徽、湖北于2010年过万亿。去年过万亿的省份最多,共有6个,除江西外,还有湖南、、广西、福建和陕西省。从看,全国跨上万亿元的省份已不鲜见,但我省却引起了的高度关注。有的投资大省一下感到江西很快上来了,积聚了较大发展动能,又多了一个潜在竞争对手,不可小视。国家统计局就因江西固投增长快、增量大,而多次调高我省的P增速。再进行深层次比较分析,江西是在基数较小、基础薄弱、国家重大项目不多、宏观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在生态较好的基础上,异军突起,仅用5年时间就实现了从2000多亿元向万亿元的跨越,殊为不易。
一是投资力度大,经济弱省过万亿不同凡响。一般而言,经济实力的强弱决定投资能力的大小。财力状况是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影响投资规模的重要因素。我省经济实力尤其是财力薄弱,但却实现了万亿元巨额投资,这与当年财力雄厚的省份投资过万亿元时相比,令人瞩目。山东当年过万亿元时,财政总收入4110亿元,是我省的2.5倍,江苏3936亿元,是我省的2.4倍,广东、河南、辽宁、浙江、、四川、湖北、湖南、安徽、、陕西、福建,所有过万亿元的省份,当年财政总收入都高于我省25.4%以上。广西去年过万亿元时,虽然财政总收入比我省少6.6%,但投资总额却少了13.6%。这表明,我省的投资所下得功夫更大,过万亿元确实不同凡响。
二是增长速度快,“弯道超车”更难。近五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年均32.9%的高速增长,比全国同期平均增速高出7.3个百分点,居中部六省第2位。特别是2008年以来,我省连续4年增速居全国和中部地区前列。其中,2008年列全国第一位,2009-2011年均列中部地区前两位。投资总额从2000多亿到突破万亿,仅仅只用了5年时间,这在中部六省中只有江西和安徽。尤为不易的是,我省这几年投资高速增长,是在遭受各种严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宏观约束趋紧等复杂多变形势下实现弯道超车的。
三是人均水平高,“含金量”更实。2011年,我省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万元,达到24865元,基本接近全国人均水平,居中部六省第一位,高出其它五省10-30%,大约2000-7000元。人均水平高,说明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具有较高的“含金量”,不仅对做大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而且对促进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改善民生带来了更多实惠。2011年,全省民生工程投资达2700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4.5%。
四是民间投资多,发展活力更强。这是我省的又一特点。2011年,江西500万元以上民间投资达到6320.6亿元,比上年增长35.8%,高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1个百分点,占固投总额的72.2%,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7.8%,居中部地区第一。这主要得益于我省不断扩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全民创业。说明民间投资已成为我省固投突破万亿元大关的主力军,也表明我省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强,发展充满活力。
五是生态好,特色更加鲜明。近几年来,我省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按照“核心是发展,特色是生态”的要求,秉承“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在发展中生态,在生态中加快发展,不断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子。一方面,在发展中严把项目准入关,始终“三个不搞”,重点发展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友好型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围绕“绿色江西”品牌,大力推进一批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在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中,有效地和改善了生态。全省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60.05%上升到63.1%;“五河一湖”断面三类以上水质由2005年的76.3%上升到80.3%;11个设区市城市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生态质量居全国前列。实践证明,这几年我省投资强劲增长,是在优良生态的基础上实现的,殊为不易。
经济发展靠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我省经济欠发达,消费能力还不强,经济外向度还不高,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作为多年来乃至未来较长时期我省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固定资产投资过万亿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1.它标志着我省经济开始进入持续高增长的强势阶段,绿色崛起已临近“拐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往的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从落后到先进,必然经历一个高固投率(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P的比重)阶段,时间约持续30年,固投率维持在35-45%。我省于2002年开始进入高固投率阶段,到2011年正好10个年头。在这10年间,我省固投率基本保持在45-55%的高位,P年均增长12.8%。这充分说明,我省经济已经进入持续高增长的强势阶段,并还将延续20年左右,是我省未来实现跨越发展、进位赶超的黄金期。与此同时,去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所占全国比重达到3.2%,按照近几年来逐年提高的态势(2008年2.75%,2009年2.95%,2010年3.16%),预计今年突破3.3%这一临界点既成定局。这标志着我省绿色崛起真正意义上的“拐点”即将来临。
2.它预示着我省产业发展开始加速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发展质量和效益将显著提升。历史经验表明,投资规模扩张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往往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近几年来,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我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企业加速成长,有力地提升了全省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促进了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投资强度和规模看,我省工业园区投资强度由2008年的47.05万元/亩提高到2011年的110.8万元/亩,增长135.5%;新批外资项目平均投资规模由2005年的412万美元提升到1040万美元,增长152%。从投资结构看,制造业特别是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增长势头强劲。2011年工业投资已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8.9%,其中十大战略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135.3亿元,比上年增长39%,高出全省固投增长率近1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服务业投资比重上升,去年达3363.9亿元,增长29%,高出全省固投增长率近4个百分点,占全省固投比重38.4%。按照这一发展态势,我省产业发展将加速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表明江西经济正在实现嬗变。它决不仅仅是“小”向“大”量的扩张,更是“弱”向“强”质的飞跃,全省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正在快速跃升,发展方式正在加快转变。
3.它表明了江西未来发展空间已经大幅打开,发展后劲和能量将显著。跃上万亿台阶后,说明我们的基数和规模已在做大,将呈几何级数增长,与几年前每年新增几百亿、千多亿的投资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现在,一年的投资总额就相当于5年前的4-5倍,一年新增投资额相当于5年前一年的投资总额,如果增长20%,就是2000亿以上,大步向前跨越。更为重要的是,连续多年的大规模、高强度投资,为我省未来发展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积聚了巨大的发展能量。先从基础设施看,我省近5年在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领域,共完成投资近5500亿元,基础设施和发展得到显著改善,支撑经济持续快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截至去年,全省高速公通车里程达到3672公里,列全国第9位、中部第3位,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高速公网;铁在建里程1200公里,通车运营里程2735公里,铁网密度居全国第12位;电力统调装机达到1418万千瓦,近5年年均增长约10%。这都说明,我省发展条件明显改观,发展空间明显拓宽。再从产业发展看,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达到5个,其中有色行业突破4000亿元;一大批投资强度高、支撑力强、后劲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必将带动相关产业和全省经济爆发式增长。
4.它提振了全省人民的发展自信,江西将以崭新的姿态阔步迈进科学发展的春天。有实力,才有自信。追求富强,是江西人几十年来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多年,江西被誉为全国的“富农”。以来,江西开拓进取,奋发图强,纵向比,虽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横向与东部和中部多数省份比,由于区位等原因,经济发展显得不足。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这些年,在省委省的坚强领导下,我省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为主战略,科学发展抓投资、抓项目,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招商引资转变为“择商选资”,从“打工赚钱”到自主创业,从人才流出省转变为人才流入省,广大干部群众在亲身感受全省的发展变化和兄弟省份的注目中,提高了发展的自信心,增强了甩掉“老区就是贫困落后”代名词的决心和勇气。随着固投超万亿,P进入全国“万亿元俱乐部”,必将加快改变我省经济欠发达的状况,提升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与竞争中掌握更大的主动权,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江西发展的春天开始来临。
实践证明,省委、省“科学发展抓项目”的重大决策十分正确。可以说,如果没有固投跨上万亿大关,我省P就难以跨上万亿台阶,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良好发展势头,也不可能有较好经济实力解决诸多与民生问题。总结我省投资发展的实践历程,有以下几点深刻:
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大政方针,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指导原则,必须始终。我省固定资产投资之所以能够快速跨过万亿大关,关键得益于省委、省一切从江西实际出发,果敢作出“科学发展抓项目”的重大决策,始终把项目建设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2008年初,苏荣同志亲自部署开展五个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调研活动,深化对省情的认识。通过广泛深入调研,省委、省更加地认识到,江西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欠发达省份的地位还未根本改变,要科学发展,加速崛起,就必须加快做大经济总量,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苏荣同志深刻指出,江西实现崛起靠什么?调整经济结构靠什么?搞好民生工程靠什么? 归根结底是要立足于抓项目,没有项目,一切都无从谈起。基于此,从2008年起,我省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始终把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最重要抓手和最主要推动力。正是由于省委、省明确了这样一条务实的发展新,突出投资主导地位,大力开展项目建设,我省才能在连续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下,化危机为生机,始终保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固投和P才能在去年双双跨过万亿大关。实践告诉我们,定思、做决策,必须实事求是的思想线,把中央的与本地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并为具有本地特色的工作部署,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第二,敢有作为,敢于担当,这是人应有的本色和品格特质,是抓住机遇、开拓发展的根本,必须始终。我省在抓投资、抓项目的历程中,有的同志曾存在一定担心。如2007年底, 国家将2008年宏观政策的基调定为“两防”,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当时,我们有的同志对我省强调抓投资、抓项目心有疑虑。对此,省委、省保持头脑,认为中央对形势的总体判断和决策部署是就全国而言的,十分正确,必须执行。但具体到我省,又有较强的特殊性,发展不足是最大的现实,不但不存在经济过热问题,相反是项目还不够多,发展还不够快,必须坚定不移地抢抓投资、抢抓项目,变“两防”为“两抢”。省委、省的坚定态度给广大基层干部吃了定心丸。事实上,2008年下半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央又迅速作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决策,很快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变稳健的财政政策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变从紧的货币政策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紧急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措施。由于我省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力,在抓投资、抓项目上占据了主动,争得了保增长的时间和先机,经济运行不仅没有因为复杂形势出现大的波动,而且保持了较快增长。这一年,江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首次居全国第一。现在看来,正是由于省委、省勇于从江西发展大局出发,以对人民、对事业、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敢于担当,才为我省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赢得了加快发展的宝贵机遇,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好势头。省委省的决策不但完全符合中央,而且具有前瞻性战略眼光。实践告诉我们,敢不敢作为,敢不敢担当,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畏首畏尾、缩手缩脚,就会贻误难得的发展机遇,错失发展的大好时机;只有敢有作为、敢于担当,宁听微词,勇化危机,才能抓住机遇,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第三,持之以恒,一底,这是领导干部应有的事业和工作作风,是成就大业的关键所在,必须始终。我省固定资产投资之所以能够保持持续高速增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始终扭住了抓投资、抓项目这个决定江西发展命运和前途的重大问题不放。这几年,全省上下“科学发展抓项目”一个调子唱到底,紧紧咬住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3.3%一个目标做到底。省委、省一再强调:项目建设是经济工作的主题;我省未来发展如何,抗风险能力如何,发展后劲如何,关键在项目,关键在投资;不管经济形势如何变化,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都要牢牢抓项目不,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在第一位,力争连续几年保持高水平的投入增速。只有这样,江西的面貌和经济实力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同时指出,看一个领导者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说到底还是抓项目建设的能力,不抓项目是失职,不会抓项目是不称职。总之,对抓投资、抓项目这件看准了的大事,省委、省从来没有含糊过,从来没有摇摆过,从来没有过。正因为如此,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在去年一举跨过万亿大关。最近,鹿心社同志强调,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投资拉动,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仍需投资强力拉动,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增长至关重要。实践告诉我们,成就事业贵在持之以恒。无论是干什么事,做什么工作,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的和韧劲,要有一底、狠抓落实的作风和干劲。
第四,注重运作,善于操作,这是党委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破解各种发展难题的重要,必须始终。像江西这样一个基础薄弱、财力不强的欠发达省份,如何解决扩大投资中“钱从哪里来,上什么项目”等问题,不是一件易事。省委省和各级党委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较好地解决了一系列投资瓶颈制约问题。一是着力深化、扩大,大规模引入民间资本和外资。凡是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没有民间资本进入的经济社会领域,都允许其进入。同时,始终强攻招商引资。二是着力探索融资创新,做大地方金融。搞好银企对接,做好企券发行工作,提升放大融资平台,打捆有效资产融资、出售股权还贷,搞活土地经营,做大资本规模。三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更多的中央政策性资金和债券额度向我省投入。通过努力,中央这两年安排我省投资占安排全国地方投资的比例,大大高于江西人口、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占全国的比例。省委省和各级党委还十分重视项目建设的推进,实行项目建设与干部考核挂钩,在项目开发储备、项目建设进度推进、项目管理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科学制度、操作程序和责任体系,使项目工作更好地落到了实处。由此,资本运作和项目建设中的一个个瓶颈和重题迎刃而解。实践告诉我们,面对发展中的各种瓶颈,必须努力提高运作力。只要注重运作、善于操作,就没有过不去的关口,没有破解不了的难题。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