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首页食品资讯中国食品中国食品行业月度十大新闻(2019年2月)
2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2019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计划提出,2019年食品安全抽检计划涵盖34个食品大类、150个食品品种、259个食品细类,共抽检133.96万批次。相比于2018年214个食品细类,2019年多了45个细类,主要变化在部分、四级食品类别做了更细致的类别划分。
计划明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计划抽检2.06万批次。抽检对象主要对大型批发市场、部分重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双随机”抽检。包括婴幼儿配方食品、乳制品、肉制品、饮料、酒类、食用农产品等31大类。对于粮食加工品、食用油、乳制品、饮料、葡萄酒、饼干、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等品种,安排抽检一定数量的网购食品和进口食品。结合日常监管、专项整治和舆情监测等情况,对反映较突出的问题进行专项抽检。
食品抽检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手段之一。计划共包含259个食品细类,继续紧盯风险程度高、抽检合格率低、居民消费量大的食品;紧盯农兽药残留、微生物污染、重金属、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等人民群众最为担忧的指标;紧盯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商场超市、校园周边等重点场所。计划要求各地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抽检监测、信息公布、风险解读工作将更加完善,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将再上新台阶。
计划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为手段,以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方式为动力,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为导向,将有效防控系统性、区域性和行业性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进一步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促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2月10日,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商品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8.5%。全国商品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买年货、吃年夜饭、逛庙会等传统消费红红火火,年节礼品、传统食品、新兴电子产品、地方特色产品销售增长较快,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消费亮点纷呈。
春节黄金周,新兴消费亮点纷呈,吃年夜大餐,不必亲自下厨,动动手指就能预约厨师上门。从传统消费转向新兴消费,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消费需求逐步由模仿型、同质化、单一化向差异化、个性化、多元化升级。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不仅形成了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而且形成了更加追求创新和变化、更加偏好新产品和新体验的消费文化。近14亿人组成的超大规模市场,将会源源不断的消费潜力。
消费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可靠的动力,不仅凸显了中国经济指标和内在结构的积极变化,也成为中国经济品质改变和“颜值”提升的生动缩影,消费结构升级,为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
2月10日,有报道亚布力Club Med度假村内有超100位游客出现了腹泻、腹痛、、发烧等食物中毒症状,但对于此事,度假村方一直未给予任何定性回复,也没提出任何赔偿条件,部分病情严重患者都是自行前往当地医院治疗。
2月11日,度假村方面透露,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此次事件不是食物中毒,而是诺如病毒感染,但病毒从何而来还不得而知。
游客食住在度假村,发生中毒症状,没有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却出现敷衍与推诿,这发生在一贯以严格管理著称、儿童游客占比较大的Club Med度假村,令众多行业从业者不已。多样化的需求催生了多样化的旅游住宿产品,从业者更应提高对产品自身的多样化问题思考。
Club Med度假村创造的“一价全包”模式,让出游用户不用操心如何选择、不用担心额外收费、不用去想如何。但不能忽视的是,中国的假期统一集中,每一次长假都会有上亿人次出游,团体游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冬季,游客大部分时间停留在室内活动,用餐呈现集中化,可视为人流密集场所,食品卫生、运输环节、应急处理问题等更应关注重视,而不是只将现有的模式复制到中国。
2月1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切实转变监管,创新监管方式,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监管效能,减轻企业负担,强化信用支持。在市场监管领域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和化、便利化的营商。
随着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方式的推行,市场监管方式和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但是对“双随机、一公开”基本手段如何实施还没有形成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操作口径和指南,各地各部门均是在摸索中开展。此次意见的出台,是在2015年国办相关文件基础上,充分吸收借鉴各地探索,对这项的顶层设计进行了完善,对市场监管领域各部门联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提出了新要求。
“双随机、一公开”机制的确立,体现了监管在上的完善,在政策上的衔接,标志着“放管结合”进入了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而能否落实到位,关系到“放管服”的成败。其不仅是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经济体制深化的一个明确信号。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进一步加强健康口腔工作,提升群众口腔健康意识和行为能力,2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其中明确将开展“减糖”专项行动。结合健康校园建设,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食堂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供应。向居民传授健康食品选择和健康烹饪技巧,鼓励企业进行“低糖”或者“无糖”的声称,提高消费者正确认读食品营养标签添加糖的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指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长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会使人的寿命明显缩短。但是近年来,国人对糖的消耗量居高不下,特别是孩子,经常过多饮用含糖饮料会增加孩子们患龋齿、2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等疾病的风险。由于种种原因,现在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饮食营养健康存在认知偏差和不足,越来越多的儿童有口腔健康问题,这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
相对疾病的防治,只有竖立起来、知识普及开来、政策落实下去,才能取得工作成效。孩子的饮食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在源头上把好孩子的营养关,对高糖饮料零食实施限售,是保障儿童口腔健康和营养健康的良方。
今年1月,“之橙”被深圳市市场稽查局开出巨额罚单,其违法所得1199070元,原因系其生产的“之橙”现榨橙汁机内部压榨橙子的铝合金“上下爪”部件已接触橙汁食品。2月16日,“之橙”发表声明,称上海市松江区市场监管局经过现场检查,并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认为“上下爪”并不会接触橙汁等酸性食品,该公司涉嫌违反
“之橙”质量检测问题陷入了“罗生门”,深圳、上海两地给出了不同的检测结果。两地监管部门的不同判断是监管执行过程中尺度拿捏的不同,但监管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因此,除了关注“上下爪”是否接触果汁之外,更应该对果汁进行抽检,通过有力的数据。
食品类自动售货机是新业态,正在逐渐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作为商家,也应该重视的期待和需求,对产品本身以及管理流程做出进一步的改进和更新,从而让消费者能真正做到放心消费。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统一标准,对行业内部的违规行为进行规范。
2月18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联合印发《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未来一段时期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的总体思、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规划指出,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推动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业进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站在了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关口。党的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质量安全水平稳中向好,农业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已完全具备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条件。
同时,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优质农产品和服务需求快速增长,“有没有”已经不成问题,“好不好”“优不优”逐步成为主要矛盾。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发展所需,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规划既是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个性化消费需求的重大举措,又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
自去年非洲猪瘟疫情爆发以来,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果断采取措施防控疫情。然而,部分冷冻水饺和猪肉制品中被检出非洲猪瘟病毒(ASFV)核酸阳性事件持续发酵,再次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月21日10时,已有涉及此轮事件的5440篇相关报道、16.7万篇微博和6393条微信。其中不乏客观的报道,但不的声音居多,引发社会对行业的。为正视听,让科学认知猪瘟,行业科学应对猪瘟,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再次组织权威专家、主流和相关企业,就集中爆发的有关非洲猪瘟的舆情进行了深入研讨,与欧洲食品安全局前局长帕特里克沃等国际食品安全专家进行了沟通,就广泛关注的猪瘟相关问题,予以科学解答。
部分地方单位违规发布尚未的事件信息,加之通过微信、网络快速,一些伪专家、营销号为提升关注度,罔顾科学的真实,在没有对产业深入了解的情况下,不负责任地发声,严重。科学证明,非洲猪瘟疫情既不是食品安全问题,也不是公共卫生问题。人类不会感染非洲猪瘟病毒,非洲猪瘟也不会对猪肉及其制品的食用安全造成影响。
此轮非洲猪瘟事件所造成的影响已开始在国际上,不仅相关产品在境外下架,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声誉及形象。我国对非洲猪瘟的源头管控异常,短期内难以化解。如果任由事件发酵,将造成不可的损失。应对非洲猪瘟的持久战,亟待各方联动防控,并科学引导舆情,既有效切断猪瘟蔓延途径,也让百姓科学认知猪瘟。
2月24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提出实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自2019年2月5日起施行。
明确了地方各级党委和对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围绕食品安全全链条全过程监管,涵盖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食品生产经营安全监管以及食品安全相关领域工作的责任。
是第一部关于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的法规,对于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强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健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特定历史时期出台,紧紧抓住地方党委主要负责人、主要负责人、党委常委会其他委员、分管负责人、班子其他等“关键少数”,为构建食品安全工作格局提供了保障。同时既明确职责“是什么”,也明确了“怎么干”,还明确了履职到位与否“怎么办”,有利于进一步形成党政领导齐抓共管食品安全工作的强大合力。
的出台,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新的制度保障,必将更加有力地督促地方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推动提升地方食品安全工作水平,更好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最终通过发展和安全的有机结合,激发各级党委高质量发展食品产业的内生动力。
2月28日,国民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召开。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农业农村黄菊秘书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务院扶贫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并发言。按照《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研究建立各级国民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国家卫健委会同17个相关部门组建了国家层面的国民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明确今年将开展完善营养标准体系、增强营养能力体系、创新营养产业体系、推进营养扶贫攻坚等重点工作。
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民营养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过去20年间,我国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慢性疾病明显增多;与此同时,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快节奏的生活工作方式与饮食习惯、营养结构的变化,也给营养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当前仍然面临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下发《国民营养计划》,对国民营养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此次17部委联合成立国家层面的国民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建立部门合作机制,并对具体工作做出规划部署,可更好地对《国民营养计划》实施领导、协调和指导,有利于统筹推进营养健康工作,加速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