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经济和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范围内的娱乐化浪潮愈演愈烈,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流量和财富的的同时,也日益引发人们的担忧。尤其是在文化内容生产领域,低俗、庸俗、媚俗的行为和内容屡禁不止。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发布《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平台的通知》,提出“进一步强化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公益属性和文化属性。反对唯收视率;总局鼓励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在黄金时段增加公益、文化、科技、经济类节目的数量和频次”,加之《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查通则》的出台,文化内容生长的时代宣告结束。在此背景下,一档低调而又具深度的节目《女性领袖人物系列专访》进入我们的视野,人民论坛网专访了该节目制片人、主持人毕啸南,探讨娱乐时代中文化坚守的矛盾与生机。
Q1:《女性领袖人物系列专访》的创作初衷是什么?为什么您作为一名男性主持人,会聚焦于女性群体?
毕啸南:做这档节目的初衷,首先是想致敬我的母亲。我的妈妈在社会学意义上和“女性领袖”显然搭不上关系,尤其是在公共价值领域。但她的教育却奠定了我人生所有的美好。我记得我小时候最深刻的记忆,是有一年发了,很多灾民在过年期间沿乞讨到我的家乡,山东威海,那个时候大家普遍都不富裕,过年走亲戚,我们的标配就是送四桶青岛钙奶饼干。我妈妈让我回家拿些饼干出来分给灾民,我当时才四五岁,把所有的饼干都装在一个小推车上推了出来,当时左邻右舍的叔叔阿姨们还笑我傻,结果我妈妈也没多说什么,就这么把饼干都分给灾民了。晚上我爸回来后特别生气,因为第二天就没东西“走亲戚”了,我妈当时说了一句话,“如果我在孩子这么小的时候就让他知道,善良不是纯粹的,而是有限度的施舍,那他将来也不会成为有品格的人”,这句话对我影响特别深远,几乎奠定了我后来所有的思想和行为的基础。所以我说我们家是贵族,虽然物质条件很一般。我想我应该做一档节目致敬我的母亲,她是不是女性领袖呢?在我心里她是第一名。当然,后来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接触到了许许多多特别优秀的女性,我说的优秀,不仅仅是说她们的社会地位、成就和财富,而更多的是她们对社会的贡献和智慧的人生。我想把她们记录下来,也能给那些在同样人生境遇中的观众一些温暖和鼓励。这是当时做《女性领袖人物》的初衷。
Q2:前段时间热播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也在聚焦女性,《女性领袖人物》与《我的前半生》在思想价值观上有何异同?
毕啸南:《我的前半生》确实是部佳作,剧中的女主角罗子君明显有原小说作者亦舒向鲁迅致敬之意。无论是导演、编剧还是演员等,都能看出来确实常用心的试图对当下中国女性,尤其是都市女性的现状、面貌进行探讨。唯一有较大遗憾的地方在于,电视剧的创作过多局限在了“小情小我”的层面,对于罗子君这一现代女性的内在生命力的和意识的进程也缺乏足够的描写和形式表达,导致相当一部分观众认为罗子君不过是从依靠一个男人,转移到了另一个男人身上而已。甚至一个很有趣的真实故事,《我的前半生》的热播竟然导致了我身边一对朋友的离婚,女方提出来的,我很是惊讶。看来电视剧刻画的还是不够真实,或者人物不够典型,才让一部分女性观众产生了错误的代入感,以为人人都是罗子君,自己也是罗子君。先不说贺涵在真实生活中的稀缺性和不可持续性,最重要的是,人得客观认知一下自己:你以为你是美丽又好运的罗子君,其实你只是天天面对琐碎生活的罗子群;你潜意识里意淫将来遇到的都是高富帅贺涵,其实你身边都是且只能是需要慢慢成熟的男人白光。
这是很多中国女性的悲哀,不仅不,更难过的是,她们始终不能认清自己。其实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公主。谁都不是。我们所想象的白、富、美,背后的努力与艰苦往往更让人难以想象。人生是的,时间终会告诉你这个,早点认清是好事儿。
能够,在繁荣的生活中尚得一方天地、和光彩,不必时时为丈夫外遇或自己变成黄脸婆而发慌,妥善处理好复杂的亲情、稀缺的友情,逐渐学会接纳自己的全部,并逐渐接纳别人,开始理解以往难以理解甚至不屑一顾的人和事,并最终实现与生命的和解、浑然天成,活出自己的价值,不枉这走一遭。这应该是女人在这最好的样子之一了。所以如果说《女性领袖人物》和《我的前半生》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确实都试图去用心的探讨当下中国女性的一些问题,而区别就在于,《女性领袖人物》更像是在探讨“女人的后半生》应该怎么过的问题。
《女性领袖人物系列专访》选择了当下中国社会各领域十二位指标性的女性人物,我们关注的不是她们的名气、财富、地位,而是她们的价值观,她们的智慧,她们面对人生的艰苦,甚至是时,如何一步步走过来,并且五光十色,通透玲珑的。这些嘉宾最年轻的也都四十多岁,最年长的已然八十有余,是探讨女人后半生境遇的绝佳样本。
Q3:在“娱乐即流量”的当下影视中,为什么要主打“思想价值”与“文化力量”这样的价值观?似乎这样的节目会让人感到太高端,太曲高和寡?
毕啸南:我是一个读书人,读书人会有读书人的感。互联网经济时代,信息五光十色,想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频率中抓住观众的眼球,轻松娱乐搞笑的内容确实是能让人进行不经过大脑的,但是我们都应该听说过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的警讯,“一切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我们的、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所以主持人也好,人也好,文艺工作者也好,我们是有责任在这样一个过度消费、过度和过度娱乐的时代,去引领一些价值回归的。
最为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小瞧了观众的追求,只是抛出那些没有营养的视觉垃圾,好的内容永远都是受欢迎的,这几年文化节目的兴起,《朗读者》、《汉字听写大会》等等,都是很好的诠释。文艺作品要给观众愉悦的和空间,低级的愉悦是简单的头脑放松,高级的愉悦是悲欢之后的冥想,节目高级娱乐化,是未来大势所趋,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化。当然这很难,我也在踏踏实实地沉淀中。
关于严肃和高端、高端和高品质、高端和简单的关系,我觉得有必要加以厘清。我们经常提到的“高端”,更多是一种“严肃”——严肃主题,加严肃内容,加严肃形式,这三者构建出“高端”,或者叫精英主义,但是我们这次的节目,当然秉承了深度的思想——“公共价值”和“文化力量”是节目的核心切入点,不落俗,但是也并没有太“精英主义”。对于视听内容生产来说,“高端”肯定不是曲高和寡,我更愿意界定为高品质、优质、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现实性。现在我们的问题是,“低端”的东西太多了。相比其他行业,比如军工、科技、金融等等,文化娱乐行业门槛太低。当热钱在房地产、股票市场涌动不起来的时候,就涌到了文娱产业,因为这是一个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名利、、美色……的集中地。但大家看不见的是,很多做文化内容产业的人知识积累不足、人生阅历不够、思想格局不够高,在“高”的情况下,只能做出“三俗”的产品,这是的。这里面很多人是滥竽充数,也有很多人是怀揣梦想,也就更需要我们用好的内容和产品、价值观去引导。
高品质的内容生产是有行业壁垒的。第一,你必须具有宏观驾驭能力。包括政策、行业、文化的掌握与把控力等;第二,需要极高的知识水准。正确的价值观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水准和认知条件下的,包含了对、历史、客观世界及未来的判断;第三,需要极强大的资源。这三者都不是一下子就能积累起来的。最近,一大批娱乐微号、微信公号被封,多家网站的视听内容服务关停,随着《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查通则》出台,网络监管的力度逐步与传统一致。在电视平台,全明星真人秀也将退出黄金档,现在省级卫视一大批所谓的文化类节目仓促上马。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品质的文化内容生产商和内容产品一定会在未来至少两年内迎来大的机遇期、发展期。但问题在于能够从事的业者其实特别少,这就是我说的高壁垒。
我觉得我们今天都没有资格探讨我们这个社会是否做了太多“高端”的东西,恰恰是因为我们的东西太低端了,我们需要一种回归,回归到正常态,回归到有“品”,这也是我做这档节目所的。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到来之际,人民网传媒频道特别梳理那些军队,看看除了大家熟知的《解放军报》外,军队还有哪些?
2017上半年的电影市场延续了去年以来高位稳定、低速增长的总体态势,票房表现总体低于预期,进口片成票房主力。上半年电影市场表现虽然增长乏力,但真正的观影需求开始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