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的莱奥纳多·达芬奇不仅仅是优秀的画家,更是科学家、建筑师、雕塑家与工程师,这些成就除了小部分体现在如今天价的油画中外,更多的是以他留下的手稿、笔记等形式流传后世:
比如达芬奇的这张《三王来拜》,是某个佛罗伦萨修士团体的定件,但除了底色与底稿之外,这幅作品并没有完成,但它却表现出达芬奇描绘事物时创造性的手法。
他在背景的建构中运用了精确的透视法与几何秩序。达芬奇虽然只完成了画作的最初几层,但画中描绘的对象表现却依旧柔和、流畅。我们可以看到达芬下不以轮廓线塑造形体,而是试图通过光在三维形体上不同程度的光影效果变现人物。这就是这张底稿提供给我们珍贵的研究材料。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作品没有完成,但其中我们所看到的大胆的技法与情感的深度都表现出达芬奇即将的艺术道。
再者,很多艺术家对于艺术观念的思考经常只在作品初稿、手稿中出现,而这些出现在手稿中的文字更是给手稿带来独一无二的魅力。从达芬奇的手稿中,我们发现他还创造了一种特殊的书写方法——“镜像书写法”。
他的大部分手稿都是从右往左倒写而成,需要对着镜子才能看懂,后人形象地称这种写法为“镜像书写法”。达芬奇的倒写可能是为了反击文艺复兴时期盲目跟风者抄袭其笔记的而想出的策略,也可能仅仅是因为倒写不会造成墨迹。然而不管怎样,他留下的手稿给后世对他的研究学习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他的手稿也显得无比珍贵。
除了所说的达芬奇,还有我们熟知的米开朗基罗,他所在时期的艺术家会为湿壁画、挂毯等大型作品创作样稿。将素描稿上的设计图转移到更大的平面上。
从16世纪起,艺术家的素描、手稿等就具备了的艺术价值,因为这些手稿能反映出某些作品完成后体现不出来的东西: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个性,最后,还有艺术家的天赋。
“手稿”从窄义的角度看,指艺术家根据特定创作想法所画的各种小构图;而从广义的角度看,还应该包括与此相关的文字或各种视觉素材,如速写、照片等。比较起正规的艺术创作来,窄义的手稿虽然具有即兴、随意、尺寸不大、制作时间较短等特点,但却具有欣赏的价值。
的艺术史学者素来注重对于著名艺术家的手稿研究,这是因为:首先,手稿研究可以更好地特定作品的意义和内涵;其次,通过手稿研究还可以体会艺术家在面对不同问题时是如何加以解决,又如何对传统进行有效的继承或创造的;再其次,人们从具体手稿研究中甚至可以发现在不同的时代,艺术观念或表现手法产生演变的迹象。
近日,艺·凯旋画廊邀请鲁虹先生策划“中国当代艺术家手稿研究展(第一回)—艺·凯旋画廊十周年特别展”,于2017年11月25日下午开幕。参展的10位艺术家分别为方力钧、傅中望、马六明、宋冬、隋建国、王广义、徐冰、尹秀珍、周春芽、张晓刚。
一方面,他们是中国当代艺术具有标志性的人物,另一方面也分别在中国当代绘画、当代雕塑、装置、行为、影像等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希望观者在通过对艺术家们手稿的观看研究,能够对艺术家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
参展艺术家(按拼音首字母排序):方力钧、傅中望、马六明、宋冬、隋建国、王广义、徐冰、尹秀珍、周春芽、张晓刚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