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灏明烧伤后复出当年“三来一补”,为珠海留下了珠三角最为宝贵的绿色财富。图为珠海市区吉区。南方日报记者 摄
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团董事长,这几天刷了各的头条。董明珠在1990年南下珠海,从最基层的业务员做起,协助已经退休的朱江洪,带领格力成为中国首家营收破千亿的家电上市企业。
珠海和深圳,在1980年成为初期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城市的“特长生”,了两条不同的道。深圳成了全球创新的“红人”,珠海却成了“人甲”,很长时间默默无闻。
前不久,到珠海采访中国航展,和不少人聊起这座城市,笔者发现,不声不响的珠海其实是被很多人低估的。
从地理看,深圳扼守珠江东岸,南邻,而珠海在西岸,紧靠澳门。这两座城市具备相似的资源和地缘优势,深圳土地面积1996.85平方公里,珠海土地面积1711.24平方公里。
深圳从“三来一补”加工业起步,蛇口打出了“时间就是”的,以“三天一层楼”速度建成的国贸大厦成为深圳外贸加工的代名词。1991年,深圳果断选择电子信息产业为突破方向,开始二次创业。此后,深圳有针对性地布局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珠海则“三来一补”产值低、污染大的企业进驻,使得自然生态得到最大程度的。珠海首开全国先河重科技人才,创建全国第一个跨境工业园区……
1990年,董明珠孤身一人来到珠海“闯世界”。1994年,求伯君在珠海创办金山。一批风云人物纷纷来珠海寻梦。
正拉开架势准备大干一场,珠海的大交通项目却接连受挫,广珠铁1993年获批立项,却经历停工、复工及方案变更的波折,1997年立项的伶仃洋大桥功亏一篑……无法突破交通末梢短板的珠海,工业长期没能发展起来,也逐渐放缓脚步。
珠海还在二线城市的序列里徘徊,在经济总量上低于周边的佛山、东莞和中山等城市,仅位于广东省地级市的中游。
在航展上,我们接触了不少珠海的航天航空企业。珠海欧比特准备“放卫星”,预计从11月底、12月初起陆续发射16颗卫星。今年初成立的珠海紫燕无人机公司,自主研制出察打一体无人直升机。像这样的创新企业,珠海有不少。
2015年,珠海市人均P达12.47万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2.0万美元,同比增长8.5%。从人均P看,珠海人均P仅次于深圳、广州,全省排名第三。
2015年,珠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全社会研发投入占P比重、每百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等多项指标均排名全省第二。
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城市创业指数(2015年)》研究报告中,在全国21个城市中,珠海创业指数排名全国第六。其中,城市创业密度(“创业企业数量”与“城市人口”的比值)位居全国首位。
先看数据。珠海常住人口163万,按照珠海人口发展“十三五”规划,至2020年珠海全市常住人口总量将达180万人左右,力争全市各类人才总量达到60万人。而2015年深圳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137.89万人,而广州到2015年末常住人口1350.11万人。
只要在广州挤过高峰期的三号线,你一定会懂得珠海的好。潮湿的海风吹来,人们慢悠悠在情侣上踱步,这样的风情属于珠海。
人少,生态好、城市宜居,生活在这座城市,就像鱼在大海里游泳,那种海阔天空的感觉与在游泳池里游泳完全不一样。
当年“三来一补”,为珠海留下了珠三角最为宝贵的绿色财富。数据可以让我们更加直观感受到珠海的海阔天空。
珠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8.1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5平方米,连续三年问鼎“中国最宜居城市”。
都说珠海的房价高。高房价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但是也证明——有很多人用钞票给珠海投票,他们看好珠海的前景,他们肯定这里的价值。
世界是平的,网络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某种意义上,让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要努力创新、敢闯敢试,就有可能在某一领域培植新的优势。
大如一个省份,贵州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里发展大数据产业,变成中国西部发展的重要枢纽和信息交汇的结点。小如一家企业,跻身世界五百强的美的集团,在位于佛山顺德的小镇北滘就可以面向全球配置资源,可以指挥一场跨国并购的“战役”。
信息技术的变化,让从容发展的城市未来可以更加从容,新的技术手段也让城市的差异化发展道有了新的支点。
航展便是最好的例子。这一组数据便足以说明问题——珠海航展,六天展期,有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家厂商参展,其中波音、空客、巴西航空、俄罗斯UAC、GE、CFM、ATR等世界前50强航空航天企业,入场观众近40万人次。
再看交易额:会上各类签约项目价值超过400亿美元,成交各类飞机187架。人们到珠海买飞机、看飞机,背后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聚,也让这里成为集聚高质量生产要素的中心。
珠海要做的,是让两年一届的航展变成永不落幕的航空航天产业舞台,更进一步,让珠海从单一的产业枢纽变成世界产业创新网络里的重要枢纽。
港珠澳大桥一旦建成,以珠海为区域性中心枢纽城市的地位愈发凸显。而大桥带来的强烈聚集效应将带动周边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珠三角西岸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
去年底,国家发展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的《城镇化地区综合交通网规划》提出,珠三角未来应构建广州、深圳、珠海综合交通枢纽为支点的“三角形”快速城际交通网,将在珠海建设“横琴”、“金湾站”、“珠海西站”三大铁枢纽,在珠海高栏港区建设一个港口枢纽。
把珠海提到和广州、深圳两座超级城市并列的,成为“三角形”的支点之一,恰恰证明了国家战略对珠海的重视与倾斜。
当前,中国城市的竞争与合作已经进入“又一轮洗牌”。北上广深未来格局的讨论还是硝烟弥漫,已经有人开始下注谁将是北上广深后第五城。
我们看到,不管是创新领跑的深圳,还是低调务实的广州,还是跃跃欲试冲击一线城市地位的重庆、杭州,每一座前途远大的城市都必然是根据自身禀赋的不同,选择各自的道。
回望珠海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珠海的发展脚步放缓始于大交通项目的阻滞,而现在大交通逐渐拉开格局,能不能让珠海再次提速?
现在,广东已明显地形成了广深“双引擎”,广州向北辐射珠三角中部和粤北,深圳辐射珠三角东岸和粤东。
广州走的是一条中心城市集聚要素、大开大合的道,深圳走的是一条创新引领的道,我们不妨大胆猜想:珠海,能不能走出一条“强而美”的径,成为辐射珠三角西岸、粤西的新引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