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策法规> 文章内容

住建部主任:限购政策确伤及合理改善性需求

※发布时间:2015-7-3 9:28:4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央广网7月18日消息(记者庄胜春)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如今的中国房地产行业,已经走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一方面,是宏观经济的重要动力、发展是硬道理;一方面,又是百姓吐槽的重点目标、怎么发展是题。

  站在20年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更多中国人开始把住房梦寄托在下一步的上。但是不断高涨的房价让多少人只能望楼兴叹。疲弱的楼市,各地部门都在尝试伸以援手,但手段缺少新意,效果也只能说差强人意。面对房地产行业面临的困境,下一步又该如何推进呢?中央台记者庄胜春日前也专访了业内权威专家、现任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

  开明义,秦虹对于当前中国楼市的判断是,调整和波动是在情理之中。

  秦虹:2013年是一个房地产的高增长年,年初最高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达到了46%,所以今年房地产是个调整年,因为销售速度慢了,所以后期大家的投资也还会降下来,新开工也还会降下来。如果你承认这是个市场,那你就必须要承认和接受这个市场的波动。

  当然,楼市的逻辑关系,绝不是“今年与去年”的简单推理,而是整个市场化进程的点滴积累。在秦虹看来,相对于当年以停止福利分房、市场之为核心的房改,眼下房地产行业正在且亟需推进的是:更加完善的住房市场体系。

  在这其中,有两个关键词:行政调控和制度建设。先说行政调控。近几个月来最火爆的字眼要数“限购松绑”。当“限购”这项发端于2010年后、多地为投资投机需求出台的政策,到了如今的经济下行压力和住房供应过剩时,退出时机似乎已经到来。在秦虹看来,限购政策的确存在诸多缺点、伤及了合理的改善性需求。

  秦虹:比如说我们很多地方是外地人纳税,交了一年税之后可以买一套房,你不可以买第二套。一年可以,两年可以,三年五年就不行了,为什么?家庭结构总要发生变化,你改善的时候总有一段时间你是要两套房同时持有的,你就不能买第二套,就意味着你永远不能改善,也不太合理。

  不过,有关松绑的质疑声也随之而起。一方面,除了呼和浩特、济南两地,多数地方都是暗流涌动、秘而不宣;另一方面,住建部虽然各地可以根据情况调整,但却没有究竟谁可以调、可以怎么调,大家担心“松绑”过了头、跑了偏。对此,秦虹明确表示:在没有类似房产税这样的对冲政策时,反对没有底线的放开限购,所有政策的调整和完善都应围绕投机性需求、满足合理住房需求来进行。

  秦虹:我认为在当前收入差距大没有明显改观、投资渠道仍然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又回到过去,谁愿意买多少就买多少的状态下,风险还是很大的。短期内可能没有什么反应,但是你一旦有房价上涨的苗头,马上这些有钱人来买房子的需求就有可能来,那个时候逆转现在的供求关系,还是有很大的风险。

  与父辈不同,在如今的刚需主力军——80后心中,住房是商品的概念,早已根深蒂固,他们反感的,反而是过多的行政干预,特别因为这样一种深入的说法:“十年九调,越调越高”。现如今,要想使行政之手恰如其分,就不能回避这段历史。

  在秦虹看来,我国的房地产调控因为始终要服从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在一定程度上,了自己的健康。比如,2003年到2008年的调控,以房价为目标,但最有效的办法——增加供应却不能执行。

  秦虹:2003年到2007年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好的五年,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资源、、能源的紧张。为了防止国民经济从偏热过热,当时国务院确定了我们实行有保有压的调控——钢材、水泥、电解铝、房地产,要压这四个行业。一增加供给,你就得要增加投资,增加建材,所以当时想的办法就是调结构。2006年出的政策是70%的土地和新增供应要建9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就是我不能增加总量的情况下调结构,真的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客观实际证明,在总量不调的情况下,调结构的效果常非常有限的。

  到了2008年,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房地产入列十大保增长产业,好不容易停下的上涨曲线,在强刺激之下、再度猛然向上。两年之后,房子带来的社会稳定问题愈发凸显时,行政调控开始频繁出手。

  秦虹:住房引发的拆迁、补偿、房价的问题,都是人们不满的一些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大家说限购、限贷都不对,但是在制度、法律法规还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采取这样一些必要的,也是稳定社会的一些情绪、保持社会稳定的一个大局。

  行政调控毕竟只是一时之举,制度保障和长效机制才更具长远价值。比如财税体制的调整。地方之所以急于放开限购,土地财政的依赖位列主因。另如秦虹所说,一些大城市房价长得过快、中小城市住房供应量过大,背后的原因都是土地财政。

  秦虹:吃土地饭吃得太舒服了,所以就离不开了,所以老要刺激土地。这个对房地产市场带来后期的风险,常大的。大城市地价越卖越贵,中小城市卖不了那么贵的地,就越卖越多。从体制上还期待尽快的,因为这个不可持久。

  再比如房产税。在秦虹看来,以房产税为代表的制度缺失,也是当年的房改的遗憾之一。

  秦虹:都是在福利分房的情况下,大家都是租房子,没有财产有什么财产税呢?那个时候还没有物权法,财产的法律都没有,凭什么要跟人征税呢?所以就造成了一个现象,我们交易环节的税奇重,持有环节的税没有。这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发展是要促进流通,促进交易。

  如秦虹所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但客观事实是,就连征税的基础——住房信息联网都迟迟难以推进,可见阻力之大。

  秦虹:我们的产权管理、信息系统各个城市都是具备的。比如说你在市你买个房子,你都要去网上网签,同时你要发证,它当然是有记录的。并不是说它就一定那么完善,但是不能说没有。

  20年前的争论,以“住房是商品,而不是福利”告终。但是20年来的种种遗憾也说明,在商品属性之外,能否建立起完善的住房市场制度,如何帮助住房扮演好生活必需品的角色,我们仍在求解。

  再进一步说,如同当年的房改不仅仅是经济,更是一项复杂的、重大的社会,如今我们要让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脚步同样不能停歇。